濰坊工藝美術一代宗師——郭蘭村
時間:2016-06-02 11:31:50 點擊次數:4419次

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
宋代著名文學家、大詩人蘇軾在濰坊的仰天長吟,不僅贊美了我市面山負海的地域優勢與深厚的人文歷史,同時也謳歌了我市無數先賢展橫溢之才,圖驚世之舉,出謀劃策、兼善天下的壯舉。無論是“東萊首邑”還是“東方第一州”,皆說明了濰邑大地人杰地靈,風云壯觀。特別在文化領域,濃郁的先秦幽情、漢唐風韻、宋元余脈、明清氣象,在博通經史、椽筆鐵馬中,在好古敏求、名重金石中,在民間技藝、瀟灑丹青中,在綜合藝術之蔚蔚大觀中,傳承創新,搖曳綻放,絢麗多姿,造就了古城濰坊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
我們感嘆濰坊 “萬紫千紅”的大好局面。2010年4月,濰坊被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書畫之鄉”,并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畫節,正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宗楹聯所題:“翰墨飄香國畫節,名家云集風箏城?!敝袊嫳环Q作三大“國粹”之一,是中華民族特有審美趨向而產生的藝術奇葩,她承載著中國文化內涵中最精華的部分。濰坊地處齊魯腹地,鐘靈毓秀,物華天寶;歷史上的鴻儒大臣、書畫巨匠層出不窮,積淀了古城豐厚的文化底蘊。五代時的郭乾暉、韓熙載,宋代的李雄、張擇端,明代周亮工,清代的鄭板橋、譚謨偉、譚汝霖、劉嘉穎、丁東齋等,一個個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繼華夏丹青之風韻,開濰坊國畫之先河?!按蠼瓥|去,往者已矣”,然前賢之卓絕業績,激勵著一代一代的濰坊人繼往開來,再造輝煌。
文化古城的一代驕子郭蘭村(1902-1978),名廼馨,以字行。這位二十世紀初葉古城濰坊涌現出的驕子名士,最終成就為我市工藝美術界的一代宗師。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漣漪著絢麗,他任過小學校長、新民教育館館長、中學教員、工藝美術學校教員,辛勤耕耘,澤潤桑梓;他對濰坊的國畫、嵌銀、風箏、刺繡、木版年畫等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郭蘭村出生于濰城松園子街,乃濰縣明代戶部尚書郭尚友的后裔。高祖郭夢惠,字小連,號蕉農,道光舉人,咸豐進士,因成績卓著,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任順天鄉試同考官。祖父郭恩培,字滋園,號薌汀,附貢生候選典史,一生酷愛文物收藏;祖母袁氏乃絲綢之鄉長山縣人,善繪畫,精刺繡。父郭迪光,字恂九,鄉紳,一生憨厚,為人誠懇。郭蘭村娶妻田氏淑蕙,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田智枚(1962-1921)的侄女,田氏知書達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鼎助郭蘭村事業有成。
郭蘭村天資聰穎,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喜歡畫畫,四五歲時即在石板上畫圖,畫什么像什么。六歲時,剪紙成馬,受到街坊的贊譽。幼年讀私塾三年,在養正小學讀初小、丁氏第一小學讀高小,后在濟南省立第一中學肄業二年。1921年返鄉后,與同學赫保真(字聘卿)、傅葆檉(字柳坪)三人成立了研究國畫的“益社”,社址設在他家的南客廳“藤花仙館”。他們拜丁東齋 (名啟喆)、劉秩東(名迥)為師,并參加了上海美專的函授學習,連續編印了兩期《益社季刊》,宣傳國畫知識。1922年,在丁東齋的倡議下,將“益社”的范圍擴大,成立了“濰縣同志畫社”。由丁叔言為社長,劉秩東為副社長,丁東齋、劉秩東為教師,社址設在丁叔言家中。郭蘭村正值弱冠之年,風華正茂,他是同志畫社最年長的一位,自然是骨干力量。陳壽榮遺文中稱“社友多人均摹仿蘭村先生畫稿為日課”。不久擴大到30多人,同志畫社的宗旨為“不標榜哪一派,不吹捧什么人,也不排斥任何派和任何人……繼承優良傳統,發揮各自特長”。在那時局動蕩、戰亂不止的社會背景下,同志畫社采取寬松的辦社方針,堅持活動,從未間斷。畫社成立十七年間,成功舉辦畫展達十九次之多。丁東齋對郭蘭村寄予厚望,他說:“社內最先創新的是蘭村!”丁先生在他的著作《北海人范》的序言中說:“……續而繪之有待于郭蘭村、赫聘卿等諸人矣?!?
在同志畫社的影響下,古城賢良接踵,揮毫潑墨,瀟灑丹青。一時期濰坊畫派引領齊魯國畫之風騷,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打開塵封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同志畫社前期的鋪墊功不可沒,它為國畫藝術在齊魯大地的復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古城濰坊厚重的文化積淀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畫社澤潤鄉土,惠及桑梓,延綿至今。關鍵之一,在于有濰縣首富、社會名流、書畫家丁叔言的鼎力支持。其二,有德藝雙馨的丁東齋、劉秩東這樣的好老師。其三,有郭蘭村這樣一批有能力、有實力、有魄力的熱血青年做基礎。在這種濃郁的社會氛圍下,郭味蕖、郭蘭村、于希寧、徐培基、赫保真、陳壽榮等一大批優秀畫家從這片沃土中脫穎而出……涉獵綜合藝術的民間大師郭蘭村,我市二十世紀唯一涉獵綜合藝術門類的民間大師;他還是本土文化產業早期的實踐者、經營者。當然,他首先是一位畫家,一個頗具水平的國畫家。據 《濰城政協文史資料》介紹,他師明末畫家陳老蓮(1598-1652),擅長工筆人物與駿馬,兼畫工筆花卉鳥獸,對各種歷史人物繡像領會深刻,人體比例精準,對人物形象神態的刻畫既有真實感,又有傳統的高古風格。他用筆細密盤繞,如春蠶吐絲,人物衣紋直入老蓮之室。得意之作《水滸傳人物像》一百單八將,1953年參選了全國國畫展,1958年被天津人民出版社收藏。其他人物畫有白描 《凌煙閣功臣繡像》、《西廂記》、《紅樓夢》等??箲鹌陂g,他目睹國人流離失所,生靈涂炭,在悲憤中創作了長卷《流民圖》。1924年他創作的大型畫卷《得鹿圖》,圖中有山川、樹木、人物、駿馬、梅花鹿,形象逼真,活靈活現,但可惜是未竟稿,尚未涂色便流落民間;“文革”期間畫稿返回,但幾次被抄家,最終無法完成這幅大型畫卷,成為永久的遺憾。
郭蘭村善于畫工筆馬,極具創新精神。郭蘭村在濰縣中學任過歷史課教員,深諳歷史細節。所以,他的作品極具宋元神韻、明清遺風。得意作品有《昭陵六駿圖》、《八駿圖》,還有 《女獵圖》,畫的是古裝美人在馬上馳騁,人美,馬俏,瀟灑浪漫。藏友李亦文先生收藏著郭老一份十分罕見的《九駿圖》,據考證,這就是資料上介紹的《漢文九良》,馬名分別是:浮云、赤電、絕群、逸驃、紫燕、綠螭、龍子、麟駒、絕塵。據濰坊嵌銀廠介紹,該廠資料庫里存放著郭蘭村所畫 “馬”的畫稿多幅,該圖案深得消費者的青睞。據陳炳熙著《陳壽榮傳》介紹,當年陳壽榮拿著郭蘭村的“馬”到了北京去拜會京津大畫家顏伯龍先生(1898-1955,名云霖),顏伯龍一看便斷言“這是趙子昂(名孟頫)的馬!”陳壽榮解釋說:“這是濰縣畫家郭蘭村的稿子!”顏先生一聽很生氣,說:“你們小縣城的畫家能畫出這樣的馬子?”說完便搖頭而去。郭蘭村的畫稿在京城大家的眼里竟然被誤認為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的,其繪畫水平可見一斑!
郭蘭村是制作濰坊風箏出類拔萃的老藝人。他善于設計創新,二弟椒林心靈手巧,愛好美術,善于扎制,然后蘭村繪畫。他的風箏具有國畫風格,在濰城獨具特色,被稱為郭氏風箏。郭蘭村首次把傳統的硬翅風箏改進成為了活翅風箏,后又制作出微型風箏,可裝在特制的小紙盒內,被譽為藝術珍品。1941年4月,在濰縣縣立中學舉辦了“郭蘭村創作風箏展覽”,展出風箏百余件。經典風箏有 “吹簫引鳳”、“呂布戲貂蟬”、“水漫金山”、“八仙過?!钡?。鳥禽有鸞、鷹、隼;草蟲有蝴蝶、螳螂、蟬、蚱蜢等。他設計扎制的風箏造型優美,色彩鮮明,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如今,風箏已經成為濰坊的一張名片,“風箏之都”譽滿全世界,我們不會忘記郭蘭村老人對風箏文化事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風箏藝人制作出更多的風箏精品,舉辦二十一世紀的個人風箏大展。
“濰坊嵌銀漆器紅木家具”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內獨領風騷。郭蘭村先生早在1930年就開設了 “松蔭齋”嵌銀館,他自己設計圖案,二弟椒林、三弟叔瓚協助制作;郭蘭村在嵌銀的基礎上推出了嵌金的產品,使產品上升了一個檔次,熱銷京津地區。他設計制作的嵌銀《紅樓夢》仕女掛屏,曾參展國民政府全國鐵路總局在北京、青島舉辦的鐵路沿線產品展覽會并獲獎。解放后,他為濰坊嵌銀廠設計各種圖案600余件,由他設計的嵌銀《雙鳳》屏被選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
濰坊木板年畫、濰坊的刺繡都屬于我市的傳統名牌產品,是國家級、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53年,郭蘭村與徐培基自發成立了“美術研究會”,徐任會長,郭任副會長,開始在濰坊各藝術門類中挖掘創新,組織實施文化產業。1956年,郭蘭村調任濰坊市生產聯社美術設計室任主任。當時他對戲衣龍袍中龍的圖案進行了大膽地修改,結果,姿態大變,呼之欲出,戲衣一度被京津一帶京劇名伶搶購一空。在文革期間,他受命改革濰坊的木板年畫,使之“革命化”。郭蘭村創做了大量具有時代特征的年畫。1957年,郭蘭村光榮地出席了全國老藝人座談會。
郭蘭村性格豪放,胸懷坦蕩,直言快語,一生作風正派,無任何不良嗜好。他德藝雙馨,桃李滿園。時任民革成員、濰坊市政協第一、三、四屆委員。1957年被錯定為右派分子,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他的略傳已載入《山東省志·人物》、《濰坊市志》、《濰坊古今人物》等史冊文集。在紀念郭老誕辰110周年之際,引用宋代朱熹的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緬懷大師,感恩先賢,繼往開來,共創風箏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XXXCHINESE喷白浆VIDEO,亚洲欧洲VAT,人与善动性XXXXBBBB,与动人物姣配XXXX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AV漫画|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在线播放|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动态图|
√天堂资源中文WWW|
Z0ZOZO女人另类ZO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