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迎接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召開,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壽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葫蘆世家三寶葫蘆藝術館館長孫希洲響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號召,作為文化部非遺培訓木版年畫在山工藝的結業成果展,孫老師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杭州G20峰會帶領第一夫人們參觀中國美院、邀請來賓們書寫我們中國漢字“和”的啟發,創作出葫蘆文化和木板年畫文化相結合的木板印制圖案—頭頂祥云的寶葫蘆里用大篆古體書寫的“和”字。
孫希洲解釋:“和”字代表和平,和諧,是我們對世界的美好愿望。當時彭麗媛書寫的是行書的和字,我突然有奇想,何不把金文的大篆古體和字刻在木版上,印出來,這也是木版年畫的創意衍生。 習總書記提出要創新性發展,我們是做葫蘆的,不可以失去了根本,以葫蘆世家商標的外形吉祥葫蘆為背景輪廓,上刻陽文大篆和字,加蓋和平,和諧啟首章,和字上方加蓋和而不同主印,和為貴,并賦上自己創作的詩詞“天地相和萬物生, 和諧和平臻大同。 以和為貴禮之用, 和而不同大國風?!痹娫~融合了道家儒家中國本土文化的精髓,展現了我中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崇尚和平包容,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風。
借用葫蘆的吉祥圖樣,葫蘆上下兩個球體,呈S型,為中國道教太極之意,符合中華民族之先天思維,圓為和諧之象征,空為包容之借鑒,其中間纖細腰身以奢侈為戒,以謙虛為根本。其之不沉,為不屈不撓之證據,精神力為第一心得。 葫蘆的種種美德,恰恰印證了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又加無上尊貴之和字而成之版畫設計,上和天意,下順民心,和順和順,只有和才有順,順風順水,天人合一,一帆風順,天順人和,政通人和,和和美美,美人之美,美意延年,年高為壽,壽比南山,山東大美,美在濟南會展。
孫希洲老師的創意又經山工藝王傳東院長提議把和和和美美,鸞鳳和鳴,和氣致祥,一團和氣,心平氣和,政通人和,天地人和,中和且平,惠風和暢,和氣生財等等與和字有關的近二十個吉祥成語加蓋在葫蘆輪廓里,遠看就是一個紅葫蘆,喜氣滿堂。在整幅版畫設計的二十個印章里,和氣生財做成內圓外方的銅錢印章,印制在吉祥葫蘆的最下方,寓意為錢財乃身外之物,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
葫蘆世家成員—三寶葫蘆藝術館的藝術總監袁英杰老師在一米長,六十寬得木版上雕刻了近半月時間,最后在21日非遺展開幕前將木板趕制出來。 非遺博覽會開展當天,領導及觀眾來賓就把山工藝的成果展攤位擠得水泄不通。當日送出去的和字版畫多達幾百張,邊印邊發,人們搶下宣紙,自動排隊等候印制,得到的喜氣洋洋,沒得到的依然排隊等候。孫老師也和他的團隊一起邊印刷,邊向觀眾傳播文化,葫蘆文化,中華傳統文化。 觀眾特別對金文大篆的古體和字感興趣,三寶葫蘆藝術館向大家解釋說其本意為音聲相和,笙管笛簫,鐘罄和鳴,共同演奏一曲和諧和平的華美樂章。
孫希洲的葫蘆文化與與中國和文化結合的新式木板年畫的創作既是對杭州G20峰會盛事歌頌,又是對中國非遺展的一點貢獻。此次展會盛況空前,中國非遺展也將永久定居在山東濟南,是對我們山東齊魯大地的厚重文化的肯定,我們的泰山文化,黃河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客山東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齊聚濟南,把我們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發揚保護傳承下去,華夏民族屹立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復興,空前盛世,萬國來朝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