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塑是指用泥做的動物和人物等造型的玩具或欣賞品,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山東濰坊高密聶家莊是中國的泥塑發源地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隆慶,萬歷年間,這里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后,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后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民間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
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創新變革,濰坊的泥塑又借鑒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和著色上有所創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融為一體。高密泥塑樸拙、雅俗、艷麗、大氣,富有濃郁的地方氣息,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其造型憨樸,著色鮮艷,在全國泥塑中可謂是別具一格。
近年來,聶家莊泥塑曾到國內外去多地方參加展出并獲獎,銷往美國、韓國、新加坡、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并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借鑒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