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位于濰坊市十笏園文化街區,我協會以弘揚先進的濰坊民族傳統文化為目的,進行民間藝術研究交流,繼承、發掘、保護、發展濰坊市的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開展有效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維護行業利益,繁榮全市的工藝美術事業,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為宗旨。市主管部門統一部署、評選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市級工藝美術名人,推薦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名人參與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評選。并不定期舉辦工藝美術博覽會、工藝美術節、工藝美術精品展等項活動,利用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傳承濰坊工藝美術事業,同時承辦市委市政府、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省工藝美術協會交辦的各項任務。
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共有會員900多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2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51人,省級工藝美術名人14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220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17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6人,中級職稱22人。其中:年畫大師張殿英和青州魯繡卜范增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核雕大師王緒德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稱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麻布絨繡大師丁培玲,青銅器大師季傳志等5人被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稱號。
1984年以來,協會先后接待了溫家寶、趙紫陽、李瑞環、田紀云、吳學謙、谷牧、胡喬木、郝建秀、李長春、王恩茂、彭佩云、何魯麗、錢偉長等幾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上百個國外代表團,許多黨和國際領導人欣然題詞。
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是濰坊市工藝美術人才的搖籃和人才輸出基地,先后為我省輸出了著名國畫家徐培基、郭蘭村、陳壽榮、孫立榮、王懷信、時振華、張玉峰、辛炳申、譚新湖等,書法家張鏡遠、譚海泉等,木板年畫大師張殿英,中國核雕大師都傳恭,青銅器大師玄祖基等,為振興濰坊的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
風箏、年畫濰坊工藝美術產品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其中嵌銀漆器全國獨有;風箏、核雕、仿古銅,濰坊是發源地;木版年畫、布玩具全國第一;青州府花邊大套,屢獲國家金獎,譽滿全國;地毯、抽紗、網扣、草編、剪紙、布玩具、撲灰年畫、泥人、面人等產品也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核雕、嵌銀漆器早在一九一五年就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最優秀獎。郝桂君被譽為全國布玩具之母,高密的齊秀花剪紙被譽為中國一絕。工藝美術協會為濰坊獲得了榮譽,濰坊的手工業工藝美術占據了山東省的半壁江山。原市手管局局長趙辛三所著的濰坊手工業十年(五九年出版,做為國慶的獻禮書)被譽為全國手工業發展的四大版本,影響全國。濰坊的工藝美術品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其中風箏、核雕、木版年畫三種產品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改革開放以后,濰坊工藝美術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的時期,許多產品走出了市門、省門、國門,為國家創取大量外匯,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的工藝品已暢銷世界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92家,實現銷售收入30多億元。濰坊工藝美術品已進入千家萬戶,形成了十大系列,三百余個品種,近萬個花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